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出处:唐·惠能《菩提偈》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创作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共有四首,载于《坛经》。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表明顿悟之依据、解脱之直道;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敦煌写本《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旦漏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模猛日,作不得。”
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搜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