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www是什么意思啊

www是什么意思啊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www是什么意思啊

万维网(亦作“网络”、“WWW”、“W3”,英文“Web”或“World Wide Web”),是一个资料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一样有用的事物,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域“统一资源标识符”(URL)标识。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传送给使用者,而后者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从另一个观点来看,万维网是一个透过网络存取的互连超文件(interlinked hypertext document)系统。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W3C),又称W3C理事会。1994年10月在拥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称号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成立。建立者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 万维网常被当成因特网的同义词,不过其实万维网是靠着因特网运行的一项服务。 [编辑本段]工作原理 当你想进入万维网上一个网页, 或者其他网络资源的时候,通常你要首先在你的浏览器上键入你想访问网页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缩写URL,或者通过超链接方式链接到那个网页或网络资源。这之后的工作首先是URL的服务器名部分,被名为域名系统的分布于全球的因特网数据库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决定进入哪一个IP地址(IP address)。 接下来的步骤是为所要访问的网页,向在那个IP地址工作的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在通常情况下,HTML文本、图片和构成该网页的一切其他文件很快会被逐一请求并发送回用户。 网络浏览器接下来的工作是把HTML、CSS和其他接受到的文件所描述的内容,加上图像、链接和其他必须的资源,显示给用户。这些就构成了你所看到的“网页”。 [编辑本段]起源 200px-First_Web_Server.jpg最早的网络构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1980年蒂姆·伯纳斯-李构建的ENQUIRE项目。这是一个类似维基百科的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尽管这与我们现在使用的万维网大不相同,但是它们有许多相同的核心思想,甚至还包括一些伯纳斯-李的万维网之后的下一个项目语义网中的构想。 1989年3月,伯纳斯-李撰写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一文,文中提及 ENQUIRE 并且描述了一个更加精巧的管理模型。1990年11月12日他和罗伯特·卡里奥(Robert Cailliau)合作提出了一个更加正式的关于万维网的建议。。在1990年11月13日他在一台NeXT工作站上写了第一个网页以实现他文中的想法。 在那年的圣诞假期,伯纳斯-李制作了要一个网络工作所必须的所有工具[6]:第一个万维网浏览器(同时也是编辑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 1991年8月6日,他在alt.hypertext新闻组上贴了万维网项目简介的文章。这一天也标志着因特网上万维网公共服务的首次亮相。 万维网中至关重要的概念超文本起源于1960年代的几个从前的项目。譬如泰德·尼尔森(Ted Nelson)的仙那都项目(Project Xanadu)和道格拉斯·英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的NLS。而这两个项目的灵感都是来源于万尼瓦尔·布什在其1945年的论文《和我们想得一样》中为微缩胶片设计的“记忆延伸”(memex)系统。 蒂姆·伯纳斯-李的另一个才华横溢的突破是将超文本嫁接到因特网上。在他的书《编织网络》中,他解释说他曾一再向这两种技术的使用者们建议它们的结合是可行的,但是却没有任何人响应他的建议,他最后只好自己解决了这个计划。他发明了一个全球网络资源唯一认证的系统:统一资源标识符。 万维网和其他超文本系统有很多不同之处: * 万维网上需要单项连接而不是双向连接,这使得任何人可以在资源拥有者不作任何行动情况下链接该资源。和早期的网络系统相比,这一点对于减少实现网络服务器和网络浏览器的困难至关重要,但它的副作用是产生了坏链的慢性问题。 * 万维网不像某些应用软件如HyperCard,它不是私有的,这使得服务器和客户端能够独立地发展和扩展,而不受许可限制。 1993年4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两个月之后Gopher宣布不再免费,造成大量用户从Gopher转向万维网。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W3C),又称W3C理事会。1994年10月在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成立。建立者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 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就梦想能拥有一个世界性的信息库。在这个数据库中数据不仅能被全球的人们存取,而且应该能轻松地链接其它地方的信息,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重要的信息。它引发了第五次信息革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这个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目前正在使用的最流行的系统叫"环球信息网WWW"(World Wide Web)。它的正式定义是"WWW is a wide-area hypermedia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itiative to give universal access to large universe of documents."简而言之,WWW是一个以Internet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它允许用户在一台计算机通过Internet存取另一台计算机上的信息。从技术角度上说,环球信息网是Internet上那些支持WWW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port Protocol)的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集合,透过它可以存取世界各地的超媒体文件,内容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资料库、以及各式各样的软件。 理论上说来,环球信息网包括整个两亿人以上的Internet世界,它包含所有的Web站点、Gopher信息站、FTP档案库、Telnet公共存取帐号、News新闻讨论区以及Wais资料库。所以环球信息网可以说是当今全世界最大的电子资料世界,已经可以把World Wide Web当成是Internet 的同义词了。事实上,一般我们日常所说的"上Internet",其实指的就是连上World Wide Web 。WWW是World Wide Web (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 [编辑本段]网络故事 迟到的奖赏 1989年的时候,如果蒂姆�6�1伯纳斯�6�1李为自己发明的万维网申请了知识产权,那么如今的互联网世界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 1989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蒂姆将自己的发明无私地奉献给了全世界,分文未取。他给无数人创造了暴富的平台,自己却一直苦于无钱修厨房。 1989不过,有人却借机发了大财。比如Amazon.com的创办人杰夫�6�1比佐斯,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Netscape的创始人马克�6�1安德森。 1989蒂姆将自己的发明公布于众之后不久,网络公司便风起云涌。一夜之间,一批富翁呱呱坠地,宣告诞生。“万维网之父”却依然坚持着自己清贫的科研工作。 1989“千年技术奖”众望所归的首位得主 1989年6月15日,在芬兰埃斯波市的一个仪式上,芬兰技术奖基金会指定现年49岁的蒂姆�6�1伯纳斯�6�1李为“千年技术奖”这一全球最大的技术类奖的首位获得者,并颁发给他100万欧元的奖金。别人都是实至名归,蒂姆15年后才名至实归。 1989“这的确是个惊喜,”蒂姆说,“但金钱还不至于令我疯狂。100万欧元的奖金我得妥善分配。我家住郊区,子女上学不方便,另外,妻子总在抱怨,说我们该修修厨房了。” 1989年,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工作的蒂姆出于高能物理研究的需要发明了万维网。4年后,美国网景公司推出了万维网产品,顿时风靡全世界。万维网的诞生给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举打开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便之门。 1989当芬兰技术奖励基金会今年4月决定将新创立的“千年技术奖”的100万欧元的奖金发给蒂姆的时候,许多人都觉得他是当之无愧的获奖者。 1989“千年技术奖”评选委员会的主席佩卡�6�1塔亚内将蒂姆的获奖称之为“众望所归”。评委会8名成员在全部78位候选人当中,一致推举蒂姆为“千年技术奖”的首位获奖人。 1989互联网世界的仓颉 1989在互联网的发展史中,有许多“之父”,比如E-mail的发明者雷�6�1汤姆林森,发明了将不同计算机网络互联和互动系统的维顿�6�1瑟夫和罗伯特�6�1卡恩。但只有蒂姆发明了World Wide web。 1989在他之前,没有浏览器,没有“WWW”,网络世界一片空白。如果当初为谋取个人利益,将自己的WWW设想乃至后来的万维网申请知识产权和专利,如今的互联网世界将不可想象。蒂姆假想说:“那样的话,世界上至少会有16种不同的Web,有CERN网,有微软网,有苹果网……。” 1989很多人说蒂姆太傻,放弃了成为超级富翁的机会,但蒂姆不这么想,他认为对软件的专利保护已经危及推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核心精神。“问题是,如果有人正在写某个程序,这时后边来了一个人,瞥了两眼就说‘喂,不好意思,你写的程序里从35句到42句我已经申请了专利’。这无疑伤害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你认为计算机能做到某件事,就要把这种想法写成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它。这就是许多伟大的技术发展的灵魂所在……” 1989协作中商业价值很大 1989回忆起当年自己发明创造,蒂姆谦虚地说:“它的发现不是源于‘尤里卡’式的瞬间灵感,也不像落到牛顿头上证明了重力概念的苹果。相反,人们逐渐认识到,不拘一格地把各种主意结成一张网(即web),能产生力量。网的诞生是对一种公开挑战的回应。” 1989“在超文本和计算机诞生后,我正好时间充裕,又不乏兴趣和爱好。落在我头上的任务就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1989有人曾经问蒂姆:“你认为网上的商业活动和你最初的‘通过共享知识和互相协调实现联系’的动机有没有可能找到平衡点?” 1989蒂姆说:“没有必要为这种平衡下定义。在平衡状态下,当商用业务量增长时,协作性业务量就会下降,但它们并非在互相竞争。实际上,协作的商业价值更大。学会使用网络来更好地协同工作的公司也许就是最终胜出的公司。” 1989也许,在别人看来,蒂姆的一切举动都超凡脱俗。而在蒂姆眼里,生活就要顺其自然。 社会影响由于WWW为全世界的人们提供查找和共享信息的手段,所以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世界上各种组织机构、科研机关、大学、公司厂商热衷于研究开发的信息集合。它基于Internet的查询。信息分布和管理系统,是人们进行交互的多媒体通信动态格式。它的正式提法是:"一种广域超媒体信息检索原始规约,目的是访问巨量的文档"。WWW已经实现的部分是,给计算机网络上的用户提供一种兼容的手段,以简单的方式去访问各种媒体。它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超媒体网络,改变了人们观察和创建信息的方法。因而,整个世界迅速掀起了研究开发使用WWW的巨大热潮。 WWW诞生于Internet之中,后来成为Internet的一部分,而今天,WWW几乎成了Internet的代名词。通过它,加入其中的每个人能够在瞬间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只要将一根电话线插入你的PC(它可能是你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加上一部移动电话),此时全球的信息就在你的指尖! WWW并不是实际存在于世界的哪一个地方,事实上,WWW的使用者每天都赋予它新的含义。Internet社会的公民们(包括机构和个人),把他们需要公之于众的各类信息以主页(Homepage)的形式嵌入WWW,主页中除了文本外还包括图形、声音和其他媒体形式;而内容则从各类招聘广告到电子版圣经,可以说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主页是在Web上出版的主要形是一些HTML文本(HTML即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识语言)。 随着手机上网的飞速发展,最近有的专家把WAP和WWW并称。WAP目前已成为通过移动电话或其他无线终端访问无线信息服务的全球事实标准。它的发展与应用是无可限量的。 [编辑本段]WWW的组成 客户机 客户机是一个需要某些东西的程序,而服务器则是提供某些东西的程序。一个客户机可以向许多不同的服务器请求。一个服务器也可以向多个不同的客户机提供服务。通常情况下,一个客户机启动与某个服务器的对话。服务器通常是等待客户机请求的一个自动程序。客户机通常是作为某个用户请求或类似于用户的每个程序提出的请求而运行的。协议是客户机请求服务器和服务器如何应答请求的各种方法的定义。WWW客户机又可称为浏览器。 通常的环球信息网上的客户机主要包括: IE, Firefox, safia, opera等。 在Web中,客户机的任务是: 1.帮助你制作一个请求(通常在单击某个链接点时启动)。 2.将你的请求发送给某个服务器。 3.通过对直接图象适当解码,呈交HTML文档和传递各种文件给相应的"观察器"(Viewer),把请求所得的结果报告给你。 一个观察器是一个可被WWW客户机调用而呈现特定类型文件的程序。当一个声音文件被你的WWW客户机查阅并下载时,它只能用某些程序(例如Windows下的"媒体播放器")来"观察"。 通常WWW客户机不仅限于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还可以向其他服务器(例如Gopher、FTP、news、mail)发出请求。 服务器 1.接受请求 2.请求的合法性检查,包括安全性屏蔽。 3.针对请求获取并制作数据,包括Java脚本和程序、CGI脚本和程序、为文件设置适当的MIME类型来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和后期处理。 4.把信息发送给提出请求的客户机。 [编辑本段]WWW的工作流程 WWW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具体如下: (1)用户使用浏览器或其他程序建立客户机与服务器连接,并发送浏览请求。 (2)Web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返回信息到客户机。 (3)通信完成,关闭连接。 [编辑本段]万维网的英文名称 英文短语“网上冲浪” ( “网上冲浪” ) ,即浏览网络,首先由一个叫简阿莫尔泡利(让装甲波莉)的作家通过他的作品“网上冲浪”使这个概念被大众接受。这本书由威尔逊出版社在1992年6月正式出版。她可能是独立提出这个概念的,但在更早的1991年到1992年间在新闻组就有人使用了。有人记得在这两年之前就有一些黑客使用这个词了。泡利在互联网领域有时被称作“网络妈妈” ( NetMom )。 [1] 尽管英文单词全世界通常被写为一个词(没有空格或者连字符) ,全称万维网和其简称万维网现在在一些正规的英文中也被广泛使用。最早的文献谈到万维网称其为WorldWideWeb (这正是一个编程序的人喜欢连词字,即把几个词连在一起成一个新词,的绝佳例子)或者万维网(加了连字符,这样这个版本的名字最接近正式的英语用法) 。 有趣的是, “万维网”成为了英文中少数的简称的音节比本来名字的音节更长的简称。在英语里,万维网共三个音节,而单单一个W字母就有三个音节。 WWW =World Weather Watch 世界气象监视网 世界气象组织筹划和组建的全球性气象业务体系。英文简称WWW。世界天气监视网通过各成员的合作 , 全面组织 、规划、协调有关全球气象站网布局、气象观测、气象通信 、分析预报和气象资料处理等项业务工作,使世界气象组织所有成员都可获得在气象业务、服务和研究工作中所需要的气象信息。 万维网、互联网、因特网之间的区别 准确的说,万维网、互联网、因特网之间是有区别的。 谈“因特网”和“互联网”的区别 在《谈电脑和网络术语中一物多名现象》一文中,我提到了“因特网”的定名问题。但事实上现在“互联网”一词仍在使用。是不是这两个名称在使用时完全没有区别,抑或是指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答案肯定后者。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回顾一下因特网的历史。 因特网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最初名为“阿帕网”(ARPAnet)是一个军用研究系统,后来又成为连接大学及高等院校计算机的学术系统,现在则已发展成为一个覆盖五大洲150多个国家的开放型全球计算机网络系统,拥有许多服务商。普通电脑用户只需要一台个人计算机用电话线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因特网服务商连接,便可进入因特网。但因特网并不是全球唯一的互联网络。例如在欧洲,跨国的互联网络就有“欧盟网”(Euronet),“欧洲学术与研究网”(EARN),“欧洲信息网”(EIN),在美国还有“国际学术网”(BITNET),世界范围的还有“飞多网”(全球性的BBS系统)等。 了解了以上情况,我们就可以知道大写的“Internet”(世界语为“Interreto”)和小写的“internet”(世界语为“interreto”)所指的对象是不同的。当我们所说的是上文谈到的那个全球最大的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互联网络时,我们就称它为“因特网”或称为“国际互联网”,虽然后一个名称并不规范。在这里,“因特网”是作为专有名词出现的,因而开头字母必须大写。但如果作为普通名词使用,即开头字母小写的“internet”(“interreto”),则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一个大型网络。按全国科学技术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样的网络系统可以通称为“互联网”。这就是说,因特网和其他类似的由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型网络系统,都可算是“互联网”,因特网只是互联网中最大的一个。《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互联网”和“因特网”所下的定义分别是“指由若干电子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和“目前全球最大的一个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是由美国的ARPA网发展演变而来的”。可供参考。 最后说明一下,因特网作为专有名词,在使用时除了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之外,通常在它的前面还要加冠词la,(即la Interreto),而且还可以简称为“la Reto”。 WWW,万维网,TTT —— 近乎完美的对译 凡是上网的人,谁不知道“WWW”的重要作用?要输入网址,首先得打出这三个字母来。这三个字母,就是英语的“World Wide Web”首字母的缩写形式。“WWW”在我国曾被译为“环球网”、“环球信息网”、“超媒体环球信息网”等,最后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定译为“万维网”。国柱先生在《胡说集》Gz18“妙译WWW”一文中,对它的汉语对译词“万维网”(Wan Wei Wang)大加赞赏,这是毫不过分的。“万维网”这个近乎完美的对译词妙就妙在传意、传形、更传神,真是神来之译! 无独有偶,“WWW”的世界语的对译词“TTT”,也是由三个相同字母组成的,译得也令人叫绝。“TTT”是世界语的“Tut-Tera Teksa?o”首字母缩写。据俄罗斯世界语者Sergio Pokrovskij编写的《Komputada leksikono》(计算机专业词汇)上的资料,“WWW”最初的对译形式是“Tutmonda Tekso”,就在这一译名出现的当天,即1994年8月5日,便立即有人在网上建议改为“Tut-Tera Tekso”,8天后,也就是8月13日,才经另一人根据一位匿名者的提议,定译为“Tut-Tera Teksa?o”(字面义为“全球网”)。这个译名的缩写TTT,形式整齐,语义完全吻合,好读、好记、好写。这是集体智慧的创造。它也雄辩地证明了世界语的表现力是很强大、很灵活、很有适应力的,比起汉语和英语来并不逊色(请比较一下WWW的法语对译词“Forum elektronique mondial”和西班牙语对译词“Telarana Mundial”,它们的缩写形式分别是“FEM”和“TM”)。写到这里我不由得又想起我国近代翻译大师严复先生的一句名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一个好的译名只有在译者,有时甚至数位译者,长时间搜肠刮肚、苦苦思索后才能产生出来。 万维网是无数个网络站点和网页的集合,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因特网最主要的部分(因特网也包括电子邮件、Usenet以及新闻组)。它实际上是多媒体的集合,是由超级链接连接而成的。我们通常通过网络浏览器上网观看的,就是万维网的内容。关于万维网以及浏览万维网的一些世界语术语,我将在以后所发的帖子中陆续作些介绍。 Internet是一个把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同结构的计算机网络用各种传输介质互相连接起来的网络。因此,有人称之为网络的网络,中文译名为因特网、英特网、国际互联网等。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有万维网(WWW)、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等。 WWW(World Wide Web)简称W3,有时也叫Web,中文译名为万维网,环球信息网等。WWW由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ERN)研制,其目的是为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利用Internet进行方便地通信,信息交流和信息查询。 WWW是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之上的。WWW是以超文本标注语言HTML(Hyper Markup Language)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为基础。能够提供面向Internet服务的、一致的用户界面的信息浏览系统。其中WWW服务器采用超文本链路来链接信息页,这些信息页既可放置在同一主机上,也可放置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上;本链路由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维持,WWW客户端软件(即WWW浏览器)负责信息显示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Internet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将信息的链接扩展到整个Internet上。目前,用户利用WWW不仅能访问到Web Server的信息,而且可以访问到FTP、Telnet等网络服务。因此,它已经成为Internet 上应用最广和最有前途的访问工具,并在商业范围内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WWW客户程序在Internet上被称为WWW浏览器(Browser),它是用来浏览Internet上WWW主页的软件。目前,最流行的浏览器软件主要有Netscape communicator 和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WWW浏览提供界面友好的信息查询接口,用户只需提出查询要求,至于到什么地方查询,如何查询则由WWW自动完成。因此WWW为用户带来的是世界范围的超级文本服务。用户只要操纵鼠标,就可以通过Internet从全世界任何地方调来所需的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WWW使得非常复杂的Internet使用起来异常简单。 WWW浏览器不仅为用户打开了寻找Internet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页信息资源的便捷途径,而且提供了Usenet新闻组、电子邮件与FTP协议等功能强大的通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