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推进九大分流 印发分类指引 建立分类模式
深圳努力走出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之路
编者按
垃圾分类成为了新时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全国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城市之一,深圳市、区、街三级部门上下联动,齐心协力。为科学系统推进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分类难题,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机构保障;为让垃圾分类有效运转,各区及职能部门积极搭建9大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体系、平台;为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各街道立足前端组织发动,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垃圾分类优秀小区、垃圾分类处理场所,去看看深圳如何探索和打造垃圾分类的路径和模式。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深圳一直将垃圾分类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采用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和“大分流、细分类”的推进策略,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分流分类、宣传督导、责任落实三大体系,努力提高回收利用率和居民参与率,深圳正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之路,打造垃圾分类的深圳模式和深圳样本。
成立专门机构压实垃圾分类责任
深圳是典型的经济大市、人口大市和环境容量小市,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000多万人口,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超过两万吨,给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深圳不断强化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和机构保障。2013年7月1日,全国首个垃圾分类管理专职机构——深圳市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挂牌成立,该中心隶属于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各区也相继成立垃圾分类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成立和不断壮大,给深圳开展垃圾分类提供了稳定、有效的保障。
2015年8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施行,深圳开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随后,相继出台国内首个垃圾分类专项规划、3个地方标准和7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统一的生活垃圾分类规范标准体系。
为打通垃圾分类的全链条,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逐步推动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分流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培育了分流分类体系的产业链。在前端分类环节,对废弃玻璃、金属、塑料、纸张和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废旧家具、废旧织物、年花年桔、果蔬垃圾、绿化垃圾、餐厨垃圾这九大类垃圾进行分类。目前,全市日均分流分类处理生活垃圾2700吨,通过专业化分流处理手段最大限度为末端焚烧与填埋“减负”。在收运环节,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还构建网上平台,建立各区招标企业专项清运回收制度。在后端处理环节,推动处理设立建设落地,开展资源化利用。
此外,建立责任落实体系。该体系围绕压实“六个责任”展开。即压实区、街道、社区开展辖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压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压实物业服务企业在住宅区开展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餐饮企业开展餐厨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集贸市场开展果蔬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收运、处理企业分类收运和处理垃圾的责任。从制度上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层层落实。
为保障制度有效实施,深圳还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各区政府的绩效考核,以及民生实事、治污保洁、生态文明考核,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全过程监管。
全国首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指引
“垃圾分类听起来好复杂”、“扔一次垃圾好纠结,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日常生活会产生几十种垃圾,这么多种垃圾怎么分?说起生活垃圾分类,一些市民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居民是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参与者,教会居民如何正确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就是一项重要工作。而纵观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可知,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高,参与率也在提高,但准确率偏低,认知和行动存在落差,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任重道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一直在努力做好垃圾分类常识的普及。早在2017年6月3日,该局就正式发布了全国首份《深圳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央视《新闻周刊》评价,此举属于垃圾分类的破局之举。2018年,为了更精准地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和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将厨余垃圾纳入分类体系,并重新编制了《深圳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2018版)》。 2018版《指引》中介绍道,目前深圳市的家庭生活垃圾包括有害垃圾、玻金塑纸、厨余垃圾、废旧家具、年花年桔、废旧织物和其他垃圾,每类垃圾都会进行单独的收运和处理。对于各种生活垃圾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家”,投放指引中也逐一进行了说明。
例如该项《指引》指出,在投放有害垃圾时,破损电池应用透明袋封装后投入到有害垃圾废电池收集容器中,而破碎的灯管应用纸张包裹并用胶带缠好,投入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中。厨余垃圾用袋装的,应拆袋投放后把塑料袋单独投放到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指引》不仅仅向市民普及了家庭生活垃圾的分类类别、投放方法、分类收运处理流程等知识,更对生活垃圾分类提出了硬性要求。
《指引》发布后,深圳各区各街道及时印制,并通过多渠道发放入户,并向居民详细讲解《指引》内容。如今,走进很多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处都张贴了该项指引的大图片,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其实,家庭生活垃圾看似种类很多,而真正会每天产生且产生量较大的是玻金塑纸、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类。”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介绍说,家庭中有害垃圾、废旧家具、年花年桔、废旧织物这几类只是在特定的时间、换季时节、搬家等时刻才会产生。做好前面三大类垃圾的分类就做到了垃圾分类的90%,要去除对垃圾分类的复杂感、神秘感。“垃圾分类是难在每天坚持,把垃圾分类变为日常生活习惯,天天都做,这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挑战。”杨雷还表示,若居民对某种垃圾如何准确分类拿不准时,可以当作其他垃圾来投放,慢慢提高分类准确率。
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
住宅区是产生生活垃圾的主要场所,如何在全市住宅区开展垃圾分类,是深圳垃圾分类重点突破的。
从2015年起,深圳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此后,围绕着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转化为行动力,全市所有约3600个住宅区和城中村已配备了7000多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现在,深圳正大力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的住宅区垃圾分类模式。即楼层不设垃圾桶,在楼下集中设置分类投放点。安排督导员每晚7至9时在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进行现场督导,引导居民参与分类、准确分类。目前,全市805个住宅小区已率先实现这一垃圾分类模式,设置了2348个集中分类投放点,涉及48万户大约167万居民。
为了向全市推广这一模式,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深圳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工作。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已经将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列为重点立法项目。以此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刚性约束和强制保障,通过设立机构、健全机制、树立标准、完善立法,垃圾分类治理逐步完善。
同时,建立宣传督导体系,比如,在公众教育方面,实施蒲公英计划,通过聘请推广大使、招募志愿讲师、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和微课堂,实现垃圾分类公众教育的规模化和常态化。在现场督导方面,组织发动、培训党员干部、志愿者、热心居民、物业管理人员,在住宅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定时督导。
通过这些对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和行为的引导、培养,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效果逐渐显现。据悉,在住建部2018年第二、三、四季度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检查考核中,深圳连续排名第二。今年第一季度的考察中,深圳垃圾分类工作也是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