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十旬休假是怎么样的假期?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汉代确立的“五日一休沐”制度,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一气就实行了八百余年。曾在南朝陈代当过尚书令的江总,在陈亡后入仕于隋,写诗仍称:“休沐惟五日。”而到了唐代,便成为“九日驰驱一日闲”了,由“五日一休沐”变为“十日一休沐”,即是唐代的“旬休”制度。
按照“十日一休沐”计算,唐代全年的休沐日比起前朝似乎减了不少,但这只是常规的例假。唐代假日的构成,其实节假占了主要部分。
中国传统的节令习俗发展至唐代,趋于成熟和稳定,进入一个新的蓬勃兴盛的阶段。节令岁时体系,也在隋唐时期基本定型。而将节日休假纳入官方制度,普遍以节日为法定假日,也始于唐代。
扩展资料:
“旬休”是我国唐代的官员休假制度。
据《汉律》记载,早在西汉时就有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意思是公务人员上了4天班,第五天则放假洗澡更衣,修发刮脸。
东汉时,这个制度又有了放宽。《史记·百万君传》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它规定官员不但可以洗澡更衣等,还可以回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
到了唐代永徽之年,改为“旬休”,官员每10天休息一天,分为上旬、中旬、下旬,当时叫做上浣、中浣、下浣。“浣”也是洗头洗身的意思。王勃《滕王阁序》中说: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宋朝公务人员的休假制度更加宽松。他们全年的实际休假达到98天。明朝的休假制度较之宋朝有所改变。月假是3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可放假18天,每年休假只有50多天。
清朝的休假制度前期基本上沿袭明朝,后期开始变化。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他们每星期休假一天,时间一长,国人产生了认同感。到了1910年,清朝政府在上层基本上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