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苦 万相本无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众生皆苦,万相本无”的意思是:众生皆苦,没有人会被命运额外眷顾,如果你活得格外轻松顺遂,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了你该承担的重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体会到众生皆苦,是看破世情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能体会到众生皆苦,心中就有喜乐在。而万相本无却是更高的境界才能体会到的。《心经》说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人的智慧有限,能探查到万物本源的不多。非具大智慧,难堪此迷。
扩展资料
佛说众生有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会憎怨,求不得。此世间,众生皆苦。
大千世界,三界六道,万事万物莫不如此。各自都在自我的世界中,度其一生,为生存奔波而苦。尤其为人,更是为世事所困苦。柴米油盐,人为食苦。求一席之地避雨遮风,为安身苦。曾经沧海,巫山云雨,为情苦。于是,活着是苦,殊不知,那死后未知的世界,未尝不是苦。
依佛的观点而言,总的归纳,苦有三种:
第一 苦苦
佛经当中关于苦苦的定义,就是存在之时能感觉到痛苦,一旦消失,就会感到幸福。
比如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就会觉得痛苦;只要身体康复,就会感到幸福,所以,病痛就属于苦苦。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所有的生命公认为是痛苦,都不愿意接受的,很明显的痛苦感受,就是苦苦。
第二 变苦
佛经当中关于变苦的定义,就是存在之时感觉不到是痛苦,但在它停止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痛苦的感受。
比如一个自来就过着穷苦日子的人,即使遇到痛苦,也不会觉得有多么难以承受,因为他已经过惯了苦日子;然而,对一个从小都很顺利幸福的人来说,如果猛然间遇到同样的困难,让他从此以后去过与前者一样的苦日子,即使这种痛苦是一样的,但他们双方的主观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所感受到的痛苦要比前者大得多。
第三 行苦
此处所说的“行”,与“诸行无常”当中的“行”是一个意思,即指所有因缘而生、有因有果的法。所有的“行”,都是痛苦的。
佛经当中关于行苦的定义是:无论它存在还是消失,都不会觉得痛苦,但却会引发其他的痛苦,因而称之为行苦。
佛说,有求皆苦。心经有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人世间无一物不空,无一物不有,是故五蕴皆空。
众生皆苦,放下即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