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的气候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安哥拉全境位于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之间,但各地区又有所差异。北部等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中东部高海拔地区则为温带气候。安哥拉虽然地处低纬,但因为靠近大海,受到大西洋上本格拉寒流的影响,气候并不十分炎热,年平均温度在22℃上下。整体上来讲,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而距离大西洋越近,温度越高。例如,刚果河口索约(soyo),年平均温度为26摄氏度左右,但到了中央高原的万博市(Huambo),年均温度却在16摄氏度以下。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东北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沿海平原的年降水量锐减为250—1000毫米,而南部纳米贝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则仅为50毫米。通常北方的降水量更高一些,内地的降水量则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高一些,随着纬度的增加降水量也增加。安哥拉季节变化明显,全年分旱、雨两季,北部地区的9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1—2月份雨量稍小;南方的雨季则是从11月到次年2月,此时气候炎热,气温高,湿度大。北部地区的5—8月为旱季,南部的旱季则是从3月持续到10月,安哥拉人也称之为雾季,因为旱季时候的典型特征就是浓重的晨雾。旱季的平均气温为摄氏24度,相对凉爽,潮湿无雨;最凉的月份为7月和8月,纬度高一些的地区可能会出现霜冻。5月和9月为过渡月份。雨季时候连降暴雨,使得高原上周期性发生的洪灾成为安哥拉主要的自然灾害。飞地省卡宾达省的气候更为温暖潮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在安哥拉,季节对人们的战争与和平的行动是有影响的。欧洲人形成的传统是在旱季安排向内地远征和发动军事行动,因为雨季户外活动受到限制;相反,非洲人的军事活动经常安排在雨季进行,这无疑将欧洲人置于极为不利的境地。1961年,安哥拉人反对葡萄牙殖民者的战役就是在雨季打响的,季节因素往往成为决定某些重要历史时刻的关键。直至20世纪60—70年代,安哥拉的宽扎河流域一带沿海地区和紧靠着它的内地还被说成是“白人的坟墓”,这里欧洲人的死亡率极高。这是因为,这个地区的炎热和潮湿气候使它一直遭受许多地方病和传染病的折磨。大量的降雨助长了疟疾蚊虫的繁殖,使疟疾这种“恶性热症”成为这里的“超级地方病”。这一方面阻止了安哥拉各族人民之间和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人和欧洲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另外,这样的气候因素也是安哥拉一直地旷人稀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