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做出的伟大贡献100字左右?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袁隆平证明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带路人,对于困难的突破和正确方向的选择是何等的重要和关键。
提起袁隆平,人们本能想到的是杂交稻。袁隆平并不是第一个培育出杂交稻的人,美国农学家琼斯于1926年首先提出了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的理论。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最先培育成功杂交稻。因此,Henry Beache也被学术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日本学者则在1917年就发现了野生不育系,1958年~日本东北大学胜尾清育成了“藤板5号”不育系,发现中国的红芒野生稻能导致藤板5号产 生雄性不育,提出远系杂交提升水稻产量。但是,以上这些都是处于理论和实验研究阶段。袁隆平的贡献是持续地提出了三系,二系,一系等杂交稻技术原理,并且是第一个真正成功地将杂交稻实用化,可在大田规模种植的人。因此,他是世界可大田规模化种植的杂交稻之父。中国有很多人都研究出了杂交水稻,甚至比袁隆平的种子在大田推广得更多,但他们都是采用袁隆平的技术搞出来的。袁隆平总是不断地向新的杂交方法发起冲击,总是在引领新的水稻技术,而不是躺在已有成绩上只考虑多卖种子。
在纪念袁隆平的文章中,大量出现了他“禾下乘凉梦”的说法。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是怎么回事。事实上,这说的是巨人稻品种。这个品种的培育并不完全是袁隆平做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夏新界首先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但袁隆平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袁隆平支持的另一个刚刚取得突破的是抗盐碱的“海水稻”。这种品种也不是袁隆平最先做的,中国比较早做这个的是陈日胜。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陈日胜花费了30多年坚持研究海水稻,将其单产一步步从100斤提升到300斤。但这样的产量还是难以大规模种植。
2017年袁隆平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短短几年便将海水稻单产提升到过千斤,实际种植面积在2020年超过10万亩。已经接近可在大田规模化种植。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在检查海水稻生长情况
海水稻并不一定是用海水去种植水稻,而是指可以在高盐碱的土壤中正常生长。这对中国未来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它有效扩展了耕地的面积。
还有一个突破可能不太被人们关注,就是让水稻可以去镉。工业化的过程都必然伴随环境污染,尤其重金属污染的问题。中国水稻田的金属镉污染问题比较普遍。这个品种的培育成功对中国人粮食的健康和安全可以说是善莫大焉。
从以上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袁隆平伟大贡献何在,虽然他已经是91岁的高龄,失去他对中国来说真的是非常巨大的损失。科学研究是需要很多人做出贡献的事情,并不是只有袁隆平在研究水稻。但是,袁隆平证明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带路人,对于困难的突破和正确方向的选择是何等的重要和关键。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袁隆平,甚至对他不断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败有所微词。但他之所以被我们尊重,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其价值更为重大,就是他永远不躺在已有的成就上吃老本,而是永远在探索新的水稻技术。这种全新的探索必然遇到失败的问题。但正是他永远在坦然面对失败,所以他永远在攀登新的高峰。如果他能再多活几年,或许海水稻、巨人稻、去镉稻或其他的水稻新品种会更快走上中国和世界人们的餐桌。但愿后续有人,能将他的创新精神永远留给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