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词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如下所示:
译文:花儿凋谢飘飞,飞舞满天;鲜红的颜色消褪,芳香的气息散去,有谁怜惜(它)?浮游的蛛丝柔软地系在一起,飘舞在春日的台榭前;飞落的柳絮轻轻地沾在一处,扑向锦绣的门帘。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译文:花儿凋谢飘飞,飞舞满天;鲜红的颜色消褪,芳香的气息散去,有谁怜惜(它)?浮游的蛛丝柔软地系在一起,飘舞在春日的台榭前;飞落的柳絮轻轻地沾在一处,扑向锦绣的门帘。
闺阁中的少女怜惜晚春,惆怅的思绪萦满心怀,没有排遣的地方。(我)手中拿着用来埋葬落花的锄头,走出绣花的门帘,怎么忍心践踏着落花走来又走去?柳条和榆荚钱自顾自地芳香繁茂,哪里管得了桃花与李花的飘落纷飞!
桃花与李花明年都能再次开放,(但)明年的闺阁中,怎能知道还有谁呢?三月的时候,散发着花瓣香气的燕巢刚刚筑成,梁间的燕子太过无情!明年花儿(再次)开放,即使可以啄下(筑巢);却不知道人已离去,房梁已空,燕巢已倾落!
一年三百六十日,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严酷地逼迫着花儿。纵使花儿明媚鲜艳,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等到某一天就会漂泊零落,难以寻觅。花儿开放(的时候)容易看见,凋落时(却)难以找寻;台阶前伤心坏了(我这个)埋葬落花的人儿。
(我)手里拿着葬花的锄头,泪水暗暗洒落,洒上空空的枝头(便)现出血痕。杜鹃不再啼鸣,(此时)正是黄昏;(我)背负着葬花的锄头回到房中,掩上一重重朱门。青荧的油灯照映着墙壁,我刚刚睡下;冰冷的雨滴敲打着窗户,(我的)被子还没有温暖。
责怪我为了什么事倍加伤心?一半是因为怜惜春光,一半是因为嗔怪春光。
怜惜春光忽然来到,嗔怪它忽然离去;来到的时候又默默无言,离去的时候(我也)无法听闻。昨天晚上(我听到)庭院外有悲伤的歌响起,不知那是花儿的魂魄,还是鸟儿的魂魄?花儿的魂魄、鸟儿的魂魄总是难以留驻,鸟儿自是沉默不语,花儿自是含着娇羞。
(我)希望我的肋下生长出一双羽翼,随着落花飞到天际的尽头。天际的尽头,什么地方有芳香的土丘?不如(用)锦缎做的囊袋,收起(落花的)清艳遗骨;用一捧干净的泥土,掩埋这绝代风流。
(花儿的)品质本来洁净,(如今仍旧)回归洁净;不让(它)污浊肮脏地陷落在水渠泥沟里。(落花)你今天死去,我来收敛埋葬;(我却)不能预知我自己何时丧亡。我今日埋葬花朵,人们笑我痴情;他年埋葬我的怎知是谁?
请看罢,春光逝去花儿渐渐凋落(的时候),便是美丽的少女衰老、死去的时候。(等到)有一天春天已尽,美丽的少女老去;(那时)花儿凋落、人儿逝去,都无从得知!
诗词赏析
黛玉是诗魂,诗是敏感而多愁的;黛玉又是花魂,花是完美无瑕的。
每次读到《葬花吟》,我总在想是否黛玉过于孤傲自持。虽然双亲故去,到底还有疼她的外祖母,爱她的宝玉,热忱纯真的姐妹们,还有锦衣玉食的生活。至于“风刀霜剑”所暗示的家绅豪奴之势利险恶,这是无法避免的,与社会形态无关,与阶级阶层无关,甚至与主客都无关,凤姐是当家奶奶,不照样被那些恶仆刁难吗?
然而这似乎又是黛玉的可贵之处,她是深闺绣院中的女儿。高高的绣墙为她屏蔽了一切尘埃纷杂,让她能够洁白单纯的生活在“琴棋书画诗酒花”的世界中。
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她能看得出贾府的“后手不接”,但她对生活和情感是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的。她容不得些许不洁与丑恶,以至于作践了自己原本就娇弱的身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想起屈原与《离骚》。楚怀王听信谗言,诗人愁苦不堪。于是我在《离骚》中读到了“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的清洁自持。
屈原最终投江去了,留下“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哀叹。这与林妹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的悲语并无区别。
只愿这真空中的、花一般的灵魂,能够随花飞逝,到天之尽头吧。然而又无奈至极,即便拥有一双逃离的翅膀,在这繁复大造滚滚红尘,究竟也没有一个洁净的角落,容得下这一抔至美无暇的灵魂。理想的完美映衬了现实的残酷,既然尘世不容,便“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了。
两次葬花,有喜有忧有嗔有痴有感念有了悟。黛玉葬花,葬的什么,哭的什么,祭的什么,是洁净的灵魂,是逝去的青春,是美好而又握不紧抓不牢的爱情,是至美无暇的生活理想,也许还有对亲人的思念和前世灵河岸边的木石前盟。
这些,哭倒在山坡上的宝玉懂,我们也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