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钱先生所经历的事以及人物形象分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钱先生抗战前关着大门吟诗、作画、赏菊、饮酒、喝茶……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与世隔绝的日子;在家仇国难面前,从一个对政治袖手旁观的诗人,慢慢开始觉醒,不再作诗,不再赏花,抛却平日的理想,为抗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是一个思想层次递进改变,个性鲜明的战士。他甘愿做一滴落在沙漠里的雨,一条鳝鱼盆里的泥鳅;从个人英雄主义跨越到合作爱国主义,忘了私仇,而要复国雪耻。
战前他是爱和平的人,抗战后同样热爱和平。不同的是,在战前他往往以苟安懒散为和平;抗战后,他是用沉毅坚决勇敢去获得和平。
他的每次出场都带有神秘色彩,更带有铿锵之力,是一座巍巍屹立的精神大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四世同堂》的创作开始于1944年。老舍对于小说的创作准备则开始于1941年,此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文学在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情势下,表现出统一的步调和普遍高昂的爱国情绪。
老舍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了创作一篇关于抗战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题材故而一度搁置。
直到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于是开始在陪都重庆书写这部小说。小说的写作延续了4年,其间经历了抗战胜利以及作者被邀出国讲学,直至1948年,老舍才在美国完成了这部达百万言的长篇巨制。
作品影响
老舍规模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品,也是抗战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的丰碑。
一座民族主义文学的丰碑。
唯一正面描写抗战时期普通民众生活的长篇抗战小说。
《四世同堂》是老舍生前自认最好最满意的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