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人泣泪成珠是有什么典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国南方的大海中,住着鲛人,他的外形与人差不多,但背上却长着和鱼一样的鳞,像鱼一样拖着一条尾巴,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
鲛人有两项特殊的技能,一是善于纺丝织绢,鲛人织成的绢十分精细,薄得像蝉的翅膀一样,色彩好,光泽足,无论谁见了都会爱不释手,是一种最高级的丝织品;二是他们的眼泪能够化成珍珠。眼泪是他们的珍宝。
鲛人们在水中居住久了,就会上岸到临海的人家借宿,如果借宿的人家有织布机,为了报答这家人,他们就会主动替住户织绢。他们织绢的速度很快,只要在住户家住几天,一匹尚好的绢就会织好。住户拿着鲛人织的绢去市场售卖,就会赚到比平时的绢多百倍的银两。
这一天,一个人在海中受伤,被路过海边的船家发现后救起,带回来家中养伤。伤好后鲛人也不离开,在恩人家中主动地织起绢来,等到绢织好后,船家发现与众不同,这时候才知道自己救的是鲛人。
住了一段时日,鲛人要离开了,临行前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泪水落下经化成一颗颗晶莹的珍珠。等到珍珠在盘中快要溢出,鲛人便赠送给了船家。回身跃进大海,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后来,鲛人落泪成珠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扩展资料
“沧海月明珠有泪”与郭沫若的《静夜》中所讲述的都是“鲛人泣珠”的故事。
“沧海月明珠有泪”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锦瑟》。
原文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是: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李商隐在《锦瑟》中引用的四个典故
1、庄周梦蝶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起舞。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2、杜鹃啼血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寄托了诗人伤感和无尽的哀怨,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3、沧海珠泪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诗人借此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4、蓝田日暖
蓝田山位于陕西蓝田,是著名的产玉之地。传说此山在阳光之下,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升腾,但美玉之精气远观如在,近观却无。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鲛人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