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传统亲密关系和新型亲密关系的区别?

传统亲密关系和新型亲密关系的区别?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传统亲密关系和新型亲密关系的区别?

“在婚姻自由的时代,‘长相守’难道就真的不值得推崇了吗?”这是我近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之所以会思考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前段时间关于“离婚冷静期”话题的热议。人们对于“离婚冷静期”的讨论从该话题被提出、拟定,再到最终写入《民法典》就从未停止过。然而在众多讨论声中,我听到的更多是“反对”。思路其实也很简单:真想离婚,拦着不离也无济于事。确实,相对于老一辈“过日子”的婚姻观念来说,现在年轻人对于婚姻的看法已经截然不同了。爱还在,婚姻就能继续;爱情淡了,婚姻就结束。就像轻而易举地领结婚证一样,离婚似乎也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一般。有人说老一辈人的“长相守”模式,大多都是靠忍让形成的,这种亲密关系的维系更多是守着道德或别人的眼光“捆绑”起来的。似乎在很多人眼里,传统的亲密模式跟“爱情”并没有太多关联,因此他们并不认可。那么当下年轻人的亲密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第一种:“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是我们”情侣之间各有各的圈子,各有各的活动。想在一起的时候,可以毫无隔阂地做点什么。一起去旅游,一起吃大餐,一起逛公园等等。但如果让他们无时无刻亲密无间地做什么都在一起,他们都会感到不舒服。“给彼此足够的空间和距离。”这是该亲密关系维系的信条。诚然,这种相处模式确实是极好的。各有各的活动空间和交际圈子,并不代表相互之间感情不好,更多时候这算是一种互相尊重的表现。有一种很舒服的相处节奏是:你想自己玩儿的时候,我不拦着;你想跟我一起的时候,我张开双臂。然而有个不太好的现象是,很多人其实难以把控这个“空间”的度。一种情况是,当对方明明很需要你的时候,你因为要“空间”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另一种情况是,当过度给予空间之后,很有可能就会变成“散养”。在爱情里,人都是自私的。我们一定不会大度到自己的爱人跟其他异性之间有过于亲密的接触——除非你原本就没打算跟对方走到最后。所以这种看似不错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实际上并不是人人都能掌控好这个节奏的。等到幡然醒悟之后才明白:叶的离开,不只是风的追求,也是树的不挽留。第二种:“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老实说,当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的时候,我脑海中反映出来的第一个字是:“渣!”我翻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大致理解这种亲密关系的模式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不求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而之所以我会认为这种关系有点“渣”,是因为追求这种相处模式的人,通常都是非常自私的。他们纯粹就是极端地追求爱情、享受、相处之快乐,而并非为了婚姻,更不是为了家庭或者孩子,甚至是圆满的人生。相处得好,两人携手同享;相处不好,大家一别两宽。什么婚姻、誓言、家庭,统统都要为爱情让道。我们都听过一句老话:“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就是耍流氓。”但是在这种亲密关系模式里,这句话根本不成立。信奉这种亲密关系的人,往往认为这是“亲密”的变革,同时也认为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这种模式把“自由”的重要性放到了首位,不愿意因为婚姻、责任、孩子等捆绑了自己追求自由爱情的内心。虽然我不是很认同,但我发现现实中这种亲密关系却大有人在。第三种:“我和男友过成了室友”简单来说,就是两人之间的相处更像是好兄弟、好闺蜜一般。这种亲密关系是一种不把爱情、友情、亲情做严格划分的相处模式。情侣之间可以像孩子一样互相打闹,男生跟女友一起敷面膜、女生跟男友一起开黑。“我和男友过成了室友。”这是一位网友的说法。但是她并不觉得这种相处模式有什么问题,反而这种不因为性别而固定要去扮演某种角色的平等,更加让她觉得相处起来舒服。在这种亲密关系中,没有谁一定要照顾谁,也没有谁一定要为了谁而付出多少的界限。一切都是以“平等”为原则来交往。“平等”固然是好事情,但毕竟爱情就是爱情。如果把爱情处得像友情了,那么何必又要提及爱情这个词呢?在伴侣之间的相处中,平等的本质并非所有事情上都要对等,关键是“包容”。就像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一样,绝对的平等也是不存在。很多人为了一味追求所谓的“平等”故意假装自己不在乎,但实际上心里早就支离破碎了。按照佛家的说法来说,就是“着相”。只追求“平等”的表象,而不理解“平等”的深意。不管是第一种亲密关系所追求的“空间”,还是第二种模式所追求的“自由”,亦或者第三种关系所追求的“平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维系一段亲密关系必须具备的条件。然而之所以这三种模式都不如“长相守”来得稳重靠谱,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只看到了生活的一角。任何极端追求某一个看似舒服的模式,都经不起生活的“磨砺”。在传统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中,“长相守”确实会有一定的“忍而非爱”的成分在,但那也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有些人看似“悟透”了人生,可能只是自私的想要追求短暂的舒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