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基础会计第一节课教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内容提要】本文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研究。其目的是为职业中学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为职业中学课程改革推波助澜。【关键字】 职业学校 课程改革目前,从普通高中到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浪潮在迅速向前推进。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为农业与农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这一决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依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调整、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并通过这些优质服务来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壮大,即如何“转变思想观念、突出服务功能、促进职业教育改革”这一课题已经很现实地摆到了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一、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即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必须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造就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我认为有四层涵义:一是会计人员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素质结构,它是完成具体任务的基础;二是这种素质结构总是与会计人员在完成特定具体任务时体现出来的;三是这种能力也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即会计人员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具体就业弹性,这种能力是现代社会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劳动者个人的调整,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四是这种能力更是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也是中职会计教育最应关注的一种能力。二、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具体表现为操作能力差、适应性差、灵活性差、创新能力差等。其主要原因是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生源每况愈下等。这里我仅仅从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角度来加以分析。本人认为,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未将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到课程建设中来 在会计专业课程当中,除了《审计》外,其余均很少涉及职业道德问题。而近几年来的一系列会计丑闻,深刻地揭示了丧失正直、不讲诚信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力成本。我们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初、中级会计人员,其职业道德的好坏关系到整个会计业的诚信问题。而目前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却缺少这一培训、教育。我们有理由认为,会计人员水平越高,若其职业道德缺乏的话,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将越大。(二)整个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现在的课程体系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即未从职业本质出发,而是从学科派生出来。在我国,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主要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从而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同时,我国的课程体系改革也一直是知识添加型,我们课程改革的处方就是添汤加料。这种增加新课、改造老课的做法,使课程设置越改越多,原先的内容重复交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增添了专业课比重过大、知识结构不合理、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呼应等新问题。另外,课程体系中也未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影响学生潜力的发挥,从而影响其人生的自信。(三)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目前会计专业从课程设置上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导致在课程编排上出现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倾向,使职教课程失去特色。结合我自身的教学体会,我们目前的教学基本是以理论课程为主,通常要占到总学时的70%以上,而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在毕业前夕两个星期做模拟实习,最后给出半年的时间到单位实习。在校的模拟实习我感觉是在做表面文章,好的学生能够从前到后做上一遍,而更多的学生就直接将他人做好的作业抄一遍就算了事,这能提高动手能力吗?再说到单位实习,目前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基本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将学生向社会上一推了事,虽说要求学生开具实习证明和实习单位意见,但水分还真不少,假证明、假意见现象严重,广大职校往往视而不见。通过这种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能提高吗?(四)外语语言技能的培养与知识教育相分离 传统中职的外语教学,分成两个部分(或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基础英语的教学内容往往和中职的专业知识有很大的距离。基础英语往往重视的是语言理论。所选的课文题材仅涉及一般的常识。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几乎不能学到本专业的词汇、表达方式以及专业知识。而到了学习专业外语时,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时的外语教学题材对学生来说已不是新的知识了。所以学生还是为了学外语而学外语。这种外语教学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情况,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外语的动力,不能激发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许多学生,甚至参加了工作多年的人,往往抱怨学外语没有用处,浪费时间。这就是许多学生把学习外语看成一种额外负担的一个原因。所以中职教育的外语教学如果继续沿袭这种做法,必然会走向死胡同。三、改变目前现状的思路——新一轮课程改革 为解决上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必须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应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在入门课程《基础会计》中加入“职业道德”一章内容,真正体现教学中德育为先的理念。 “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会计行业有它那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作为中职学校应尽快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事业以诚信为基、做人以踏实为本的会计专业人才。(二)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在进行具体课程设置时,我认为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作为职业院校,首先要进行会计职业分类,制定出会计职业标准,并在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媒体,然后结合国家对会计职业的鉴定、考核体系实施培训、考核,使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为此应改变以教育专家和学校教师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编制方法,建立以行业和系统合作编制校本课程的制度,吸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进入课程编委会参与课程的编制,这样所设置的课程能够满足企业用工的实际需要。具体设想是:以零基法来设计课程,不以原有的课程体系作为根据和基础,一切以零为起点去考虑,推行具有我国特色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块课程的实质是学习套件,即在学习的单元库中,根据特定的目的、学习者特定的需求选出合适的学习单元。不同的模块之间是可以自由组合的。模块课程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点:开放性、具体性和激励性。同时在会计课程编制过程中应增加会计人员职业分析、职责分析、任务分析等,每一分析的结果都与课程中一定的目标相对应,从而使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型(Knouledge-based)向知识与能力兼顾的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具有创造性与管理渗透性的知识结构。(三)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要求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岗位职业的需要,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手、眼、脑并用,使教学面向生产实践。作为会计专业,实践课至少占1/3。同时应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达到看不出某节课究竟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最高境界。为此中职学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1、推行产教合作模式,采用“双元制”教学方式 “双元制”就是校企联合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事实证明,“双元制”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知识面广、基础扎实,而且技能高、动手能力强。这不仅对学校有利,对企业更有利。因此,应面向社会大力办“双元制”中职教育,一方面迎合了企业对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是由于校企联合办学目标很明确,针对性强,教学中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很高的操作技能,因此深受企业的欢迎,也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另一方面校企联合办学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物力资源——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场所和技术资源,这样不仅能够把中职教育办得更好,而且还减轻了学校的办学负担。此外,从各类中等职校现有的教学软、硬件条件来看,大都基本具备了办“双元制”中职教育的条件。尽管也有不完善之处,但只要上下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改善办学条件,“双元制”中职教育是完全可以实施的,而且肯定会办好。2、加强实验室建设 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任务繁重,仅靠校外实习是行不通的,一些基本的实践教学任务必须在校内完成,这就必须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校内实践基地。实践证明,通过大规模建立校内基础实习基地和系列专业实习基地,改造和更新实验室,可大大强化会计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应重视“会计模拟”实习环节,配备各种会计模拟教学工具及设备,建立较规范的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室。为提高会计模拟实验课的质量,专业教师应精心设计会计模拟课题,并伯数字和大写数字的基本功开始,在模拟实验室实地进行票据处理、会计分录、模拟记账、出报表等教学实践活动。此外应建立几个高水平的现代化的财经实习教室,配置最先进的微机,并全部进行了教学联网,专门用于系统的财会电算化培训和学校的电算化教学。并引进当时最新的会计电算化模拟软件,让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实习。设计配套练习册,指导学生从练习在账页上写标准的阿拉伯数字。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职业学校的教师的教学观应由教师的“单一型,绝对权威型”向“一专多能型、行为导向型”转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大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教学法及模拟教学法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培训其终身学习能力。其次。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中职的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要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又要掌握教育规律,必须具备“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再好的设备也只能是一堆死东西。因此,作为中职学校应尽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采取外聘、从企业中选聘、派教师下企业锻炼等多种途径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三,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让每个教研室成为研究室,让教师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从而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任何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努力。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质和积极性是学校上质量、上水平的根本所在。因此现阶段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对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至关重要。(四)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加入WTO,我们的中职生毕业后至少能看懂外文的会计报表及本专业在国际上的最新发展动向。为此,针对目前现状,应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就是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本学科中最好的教材(包括外文或中文教材),用母语和外语进行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在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掌握使用两种语言进行相关知识的交流的技能,使学生能把握本专业在国际上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具有适应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工作的能力。同时将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使外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也可使教学适应当前及未来就业市场的要求,培养能应用外语进行工作交流的学生,是新的就业市场环境对财经类专业教学的新要求。我国财经类的许多专业理论和原理都是借鉴和引自国际上的成熟和先进的理论。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理论在不断的调整、发展和完善。所以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以后,也可以具备在工作岗位更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实现双语教学是从实质上提高我国专业工作人员外语水平的根本方式。对于绝大多数非外语专业的人员来说,衡量他们外语水平的是他们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的能力,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新的知识进行自我提高的能力。要提高这种外语的实际水平,就必须在学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工作和学习的能力。双语教学则有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专业课教师应重视并上好第一堂专业课非常重要。基础会计课是财会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中职学生学习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入门课,因此,上好开学的第一堂课就非常重要。第一堂课如何上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喜欢自己的课,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的心愿。那么怎样才能上好第一堂基础会计课呢?我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节课把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精辟地展示给学生看,把自己从事财会教学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同学一起分享,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1思想上高度重视,备好第一堂专业课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本着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以学生为本,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备好每一堂课。然而有的专业课教师从思想上不重视第一堂课,简单介绍几句,让学生自己看书,或一上来就开始上新课、讲概念、讲公式、让学生觉得枯燥,听不懂,这样适必给以后的教学开展设置障碍。新学校新学期的第一堂专业课应该如何上呢?臣魁喧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