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福建土楼为什么叫土楼?

福建土楼为什么叫土楼?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福建土楼为什么叫土楼?

土楼,俗称“生土楼”。

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

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

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不单有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有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

福建永定土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