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说见世面,这世面到底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常常听老人们说,某某孤陋寡闻,没见过世面。这世面到底是什么呢?2018年3月17日,我们冒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到浚县白寺村,去见“世面”。出浚县县城往西走七、八公里,就到了白寺村,向街边的老人打听“世面”,老人说往前走,拐个弯,兴隆寺里边就是。我们在兴隆寺门口,又遇见一位老人,他带我们进入寺院,指着正殿前面两块石碑说:这就是世面。我们用草叶轻轻擦拭碑面(用青草擦拭,容易辨认斑驳的字迹,而且不伤害碑刻,清水一冲就掉,这是文化学者的土方法),认真研读。
以下摘自《散文百家》2016年第10期作者马金章——这是两块明代初年的石碑,其形制独特,碑坐碑身碑帽加起来一米五六的样子,碑身厚度为35公分,碑身宽40公分,高77公分。碑座,碑身,碑帽通高1.66米,两通碑显得十分拙朴和厚重。左碑文为:盘古三皇圣祖,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人皇轩辕氏。右碑文为:夫寺者植福究道之必假人,肇自汉永平年中为始,随世而变,兹者隆兴寺,大唐开元中始建,屡罹兵燹而废,至大宋至正庚午复建,迨我朝改元统制,重修后殿三楹。佛像巍峨,金碧交辉,改荆藜作胜地,既刻铭于石,永远为记云耳。为何这是世面呢?研读碑文,渐渐琢磨出一点世面的味道。敬盘古开天辟地,拜三皇华夏圣祖,认源知本,行不辱祖,动不悔己。这左边的碑文,或许是告诉众生见世面的第一个高度。右边的碑文,披露的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史以及隆兴寺的废兴史,似乎是在启事众生:外来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碰撞交融,才能提升文明程度。有了这气度,是见世面的第二个高度。我后退几步,站在隆兴寺大殿大门中间,怀着虔诚,仔细打量眼前世面。目光从左碑的碑帽移到右边碑帽时,我惊喜得啊了一声。左边的碑帽,粗粝的青石上稍有凿痕,这不是一座挺拔的山峰吗?是的,山峰。右边,我的目光急切地转向右边碑帽:形象自然,石上几乎不着凿痕,中间呈凹壑状。我惊喜:阴阳。山为阳,壑为阴。西为阴,东为阳。万物皆有阴阳,“阴阳和而万物得”(《礼记郊特牲》)。我想起那位老人的话:两块碑是世面。单独一块,就不是世面了。世面,世面。两碑结合,才为世面。在白寺村真能见世面啊!那两块世面,究竟拥有多少有关世面的信息密码啊?
这就是世面。
擦拭以下,字迹才能辨认
世面碑碑文
世面碑整体
碑文依稀看见
认真判读记录
当地人为啥把这两块碑刻称为世面,还需要更进一步考证研究
此文主要内容选用了马金章的文章段落,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