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过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自由资本主义是在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制度之后建立起来的,它处于资本主义向上发展的阶段。在这个历史时期内,自由竞争在经济领域中居于统治地位。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家为了牟取更多的利润,彼此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鼓吹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封建割据和闭关自守,要求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开辟广阔的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并且主张国家不得干预经济生活。这一切,就为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勃兴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竞争就更趋尖锐化和更具普遍性。由于资本可以在各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自由转移,迫使各个资本家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强竞争能力,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这样,它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加剧了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并且加深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当然,在自由竞争的过程中,大企业能够利用大机器,抢先采用新技术,它们凭借经济上的种种优势,来排挤乃至吞并中、小企业、出现了“大鱼吃小鱼”的情况,使生产和资本逐渐集中到大资本家的手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表明: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集中。“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成立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列宁选集》第2卷,第740页)。
到19世纪的60~70年代,自由竞争已经发展到顶点,当时的垄断组织才刚刚萌芽。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发生过几次严重的经济危机,1873年又爆发了空前深刻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各个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趋于激化,它加速了生产集中的过程,也推动了技术革新的浪潮。从60年代后期相继发明的新炼钢法,促进了大型钢铁厂和冶金工厂的建立;从1867~1885年,在动力机械工业方面先后制成了发电机、内燃机和蒸汽涡轮机,并且相继出现了电车(1879)、汽车(1885)和飞机(1903)。在90年代初,电力已推广应用于工业生产。这些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引起了资本主义产业结构的变化,为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在1870年,世界钢产量只有52万吨,到1900年已增加到2830万吨,增长了54倍。钢铁产量的剧增,促进了机械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1870年,世界铁路线全长21万公里,1900年已扩展到79万公里,增长了将近 3倍。钢铁、机械、交通运输业的突飞猛进,又推进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从1870~1900年,世界的煤产量从2.1亿吨猛增到7.7亿吨,足足增长了两倍半。在这30年(1870~1900)间,世界工业的总生产量几乎增加了两倍,年增长率平均为3.7%,超过产业革命以来的每段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水平的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大,大大加快了生产和资本集中的步伐,从而出现了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史上空前规模的兼并浪潮。在19世纪90年代,美国就发生过第一次猛烈的兼并运动,垄断组织得到广泛的发展,但大部分还不够稳固。19世纪末的工业高涨和1900~1903年的经济危机,使大批中、小企业陷于破产,大企业的实力更加雄厚,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垄断组织遍及各个工业部门。到20世纪初,在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垄断已经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这时,垄断已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终于形成,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垄断形成以后,必然要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工业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引起了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银行从普遍的中介人发展成万能的垄断者。这时,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资本,并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不仅牢牢地控制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还把他们的统治伸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并且要向外扩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特征则是资本输出。随着金融资本的膨胀,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便出现了大量的“过剩”资本,垄断资本家便把它们向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输出,资本输出成了金融寡头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和垄断组织争夺国外“势力范围”的加剧,形成了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也结成政治同盟,从领土上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由于帝国主义各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的不断变化,从而引起它们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爆发,就是两个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英法集团(协约国)和德国集团(同盟国)彼此争夺的结果。
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恰恰相反,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以垄断组织也不能囊括任何国家的全部企业,世界上并不存在纯粹的垄断。因此,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各种竞争相互交错,产生了许多特别尖锐、特别激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列宁说:“不是纯粹的垄断,而是垄断和交换、市场、竞争、危机并存,──这就是一般帝国主义的最重要的特征。”因为,垄断组织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了争夺国内外市场和瓜分“势力范围”,它们千方百计地要打败竞争的对手,不仅使用经济手段,并且往往求助于政治手段。垄断非但挡不住竞争的洪流,它本身还会引起更加广泛和剧烈的竞争。“正是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原则’的结合才是帝国主义的本质,正是这种结合在造成崩溃,即造成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全集》第 24卷,第 4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