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福寿文化”?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寿文化的基本思想内涵。福寿文化的基本思想内涵,就是福寿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最基本的哲学思想。 福文化最基本的思想内涵是“阴阳合一”。这在五福的“吉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东汉《张衡赋》:“仰福帝居,阳曜阴藏。”帝居是指汉代皇帝临幸嫔妃的寝宫长安宫。这段赋词的意思是:能够仰承天恩雨露,得到皇帝的临幸,这真是天大的福啊!阳在上而挺曜,阴在下而纳藏,阴阳结合成一体,这真是人世间最美妙、最和谐的乐章啊!这就是五福中说的吉事、好事,是人生最大的福运。这里,阴阳合一已经把福文化升华到了一种崇高美妙的境界。 由阴阳合一的基本思想内涵,又引伸出了福文化的另一重要思想内涵——传宗接代思想。千百年来,中国民间普遍存在的“多子多福”现象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表现。客观地讲,传宗接代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也是福文化所倡导和体现出来的一种人生的本能。传宗接代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有关历史资料表明,在尧、舜时期,中国人的人均寿命仅为18岁。唐太宗时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27岁。一直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36岁。所以古诗中有“人寿七十古来稀”,一个人能够活到70岁就非常难得,非常稀少了。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传宗接代理所当然地被古代中国人当成人生的一项基本任务,而且是人生的首要任务。正是在福文化的这种思想理念支配下,人们把“五代同堂”、“四世同堂”、“五世其昌”、“儿孙满堂”等等视为莫大的福份,备受世人羡慕和推崇。 寿文化最基本的思想内涵是“天人合一”。如果说,福文化的理想是要人们去祈祷、去努力争取、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话,那么寿文化所追求的目标则是要人们顺应自然的法则而生存、生活,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去为人处事。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告诉人们:要达到“寿”的目标,必须虚怀无欲,不争不贪,吃饱肚腹就行了。行事要顺其自然,处事要保持心态平和。要摒弃杂念,清静无为。这样,才能达到“寿”的最高境界。 寿文化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直接影响到了儒家哲学思想的形成,并且为儒家哲学思想全盘接受,融进了儒家的处世哲学中。儒家思想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一切都是上天注定安排的,所以为人处世要顺天应人,不可强求。大力推崇“中和之道”这一为人处世的“达道”。《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应该说,福寿文化中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本源于道教朴素的惟物主义思想,是极富哲理的,是极为深刻的。 第四,福寿文化的主题观念。福寿文化的主题观念就是“和为贵”,正所谓“国和天下顺,家和万事兴”。这种“和为贵”观念的形成,是以福寿文化中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心态平和的理念为基础的。福寿文化提示人们:处理人世间纷纭复杂的关系要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社会是以家庭为细胞组成的,因此每一个家庭都要和美幸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和顺知礼,要有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和为贵”这一观念产生之后,理所当然的被人们普遍接受,并且世世代代传承下来。今天,中国人正在创建一个和谐社会,“和为贵”的观念被人们作为衡量人的道德的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