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桓谭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桓谭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桓谭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桓谭(约公元前20~公元56年),东汉哲学家、无神论者。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宿县)人。生平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名著有《新论》,《弘明集》中有《新论·形神》为其代表作。《汉书》卷一○○、《后汉书》卷四○均有其传。桓谭生在谶纬迷信盛行时代,政治上对于王莽摄(shè,代理)权只求明哲保身。刘秀上台后,多次上书劝谏破除谶纬迷信,但刘秀非但不听,反而怒斥他“非圣无法”,险遭死刑,尽管他“叩头流血”,以表忠心,但也终被贬(biǎn,降低)职,死于途中。哲学上上承荀子的“形具而神生”(《天论》)的唯物论,下启王充的“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论死》)的无神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其独特的重要地位。桓谭在反对谶纬迷信和长生不死中形成了唯物主义的形神论,在哲学上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主要内容有:第一,肯定了精神依赖形体的唯物论。他说:“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新论·形神》)这就是说,没有形体,精神就不能独立存在,形体对精神起决定作用。第二,批判了长生不死和灵魂不灭的迷信思想。他说:“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如“火烛之俱尽矣”,瓜熟则蒂落。也就是说,人总难免一死,而且人死了,形体精神俱灭,如同烛火俱尽一样,这就驳斥了长生不死和灵魂不灭论。第三,唯物而辩证地论证了遵循规律,善于保养就能长生的道理。他说:“如善扶持,随火而侧之,可毋灭而竟烛”;“人身或有亏剥,剧能养慎善持,亦可以得度。”这里的“度”,就是善于保养,达到终其天年,则可长寿了。当然,他错误地认为人在死后精神可以脱离肉体,“忽如卧出”,还没有把精神看成是形体的一种属性,甚至把精神称为“神气”。这种缺陷到范缜的《神灭论》才得到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