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劫富济贫是什么看法?这贫应该怎么济?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老汉平生最喜欢劫富济贫,抑强扶弱,打抱不平。"蔡东藩、许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五回:" 会因南北统一,所谋未遂,乃想学王天纵的行为,劫富济贫 ,自张一帜。"
有网友戏称,要是真的想劫富济贫~要嘛~就要劫坏人的财富!这样罪恶感才不会那么深重~因为这个叫以恶制恶....怎么济贫?看要把钱捐给慈济.红十字会.还是孤儿院都行的!!
我们憎恨不公平,但命运却经常厚此薄彼。有些人累死累活也只是勉强糊口,有些人好逸恶劳却可以坐拥天下财富。为了改变这种不公平,动荡时人们揭竿起义,打土豪分田地来再次分配,安定时人们制定各种税收制度,从富人那边拿走更多的钱来进行再分配。
但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主任周欣悦教授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的研究成果表明,我们在憎恨不公平的同时,却又不自觉的在维护现在的不公平。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阻止了我们“劫富济贫”?一起走近周欣悦教授的最新研究。
重新分配财富?没门!
想象一下,假如你现在摇身一变,变成了劫富济贫的大盗罗宾汉。有一户富人家里有4个馒头,另外一户穷人家里只有1个馒头,你知道这种不公平的馒头分配只是运气的差异,而不是因为勤劳智力或者能力道德上的区别导致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你愿意从富人家里拿走2个馒头来救济穷人吗?
在这个问题里面,如果你选择了是,那么穷人家里有了3个馒头,富人家剩下了2个馒头。这比起之前的分配来说要公平多了。毕竟之前是4和1的差异悬殊,之后就可以变成2和3。选择进行再分配可以减少不公平的财富差异。
但是大多数的人却选择了否。事实上,有55%的人都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做绿林大盗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公平。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这样做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公平,但是却导致原来的贫富差异颠倒了,之前的穷人变成了富人,之前的富人变成了穷人。就像是打土豪之后的农民变得比地主更加富裕,这听起来总有点不对劲。
周欣悦教授的研究表明,我们致力于维护已有的等级制度,这应该是因为在群体进化的过程中,有一个稳定的等级会提高群体的效率和战斗力,从而使得群体竞争性优势增加。例如军队里面的严格等级制度会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维护已有等级,游牧民族也不例外
此外,周欣悦教授的研究还发现,对已有等级的维护不光在儿童身上得到了体现,就连在市场化程度很低的游牧民族身上也是如此。
周欣悦老师的团队选定了一个居住在海拔3600米的藏族游牧群体,该群体长期与世隔绝,有着自己的语言和宗教,市场化程度极低,因此这样的群体很难通过市场来传播社会规范以影响最终的选择。团队成员给当地牧民做了这样简单的“重新再分配“游戏。该游戏包括以下四种情景:
在每一个情况下,A和B都是被随机分配到了不同的钱。也就是A和B现在的财富是单纯因为运气。
第一种:A有4元,B有1元,你愿意从A那里给 B两元吗?
第二种:A有4元,B有1元,你愿意从A那里给B一元吗?
第三种:A有6元,B有1元,你愿意从A那里给B两元吗?
第四种:A有6元,B有1元,你愿意从A那里给B一元吗?
很明显,第一种类型会反转等级制度,第二种类型将二者拉入到同一等级。为了控制人们是因为觉得侵犯了类型一中A的财产权而去拒绝重新分配的可能性,团队设计了第三种和第四种类型的转换模式,转移金额相同,但不反转社会等级。
结果是惊人的。这样低市场化的藏族游牧群体比其实验中的其他任何群体的拒绝率要更高。也就是他们似乎更愿意维护已有的等级制度。
等级转换?天真的孩子也抗拒!
经历了这样的科学成果暴击之后,我们还寄希望于小孩子。然而结果是这样的……
4岁之前,孩子们就已经了解的财产的意义,而6岁的孩子已经出现了不平等厌恶和等级转换的拒绝行为,再年长一些的孩子同该年龄段的孩子的等级转换拒绝程度已经和成人基本相同。出现的同时还开始关心相对的社会性比较。
这就表明,等级维护的观念自小时候起就植根在心里,不是说推翻就推翻的。人们会把维持原有的社会秩序视作是一种社会规范,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遍抗拒着贫富差距,却也维护着贫富差距带来的等级差异。
不过,周欣悦教授的研究也发现:大多数人虽然反对等级转换,但只要在保留等级的前提下,约有76%的人选择将富人的钱分配给穷人,使他们获得同等的财富。该研究总结道:“虽然人们不愿意贫富颠倒,但他们并不反对减少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