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关系现在如何?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至今。东欧剧变和前苏联解体,使得蒙古失去了来自北方的支柱,中国便成为它今后生存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蒙古随即调整了对华关系。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994年4月两国签署《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1998年12月,中蒙双方发表了阐明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方针的《中蒙联合声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与蒙古贸易增长迅速,2007年中蒙两国双边贸易额为20.30亿美元,中国连续9年成为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 当然,在中蒙贸易增长迅速的时候,中蒙间的政治合作却并没有像经济合作那样有更大的突破。自前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开始奉行“多支点”外交政策,确立“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对外方针,1991年以来,蒙古国在经济方面更靠近中国,但是在政治方面则试图保持与中俄两国的等距离,在发展与俄罗斯、中国两个强大邻国均衡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提出了“第三邻国”战略,积极谋求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联系,不但获得更多经济援助,也以此作为牵制中俄进而达到保障自身安全的目的。 客观来说,与往昔“一边倒”政策相比,“多支点”外交的外交策略更符合蒙古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但是这却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其它国家以蒙古来制约中国提供了可趁之机,蒙古国作为与中俄接壤在小国,在大国的博弈中试图寻找一种平衡也是一件充满风险的外交举动。 为什么蒙古国没有采取更接近中国的外交策略,而是采取是均衡化的外交策略,这是由两种情况决定:第一,在过往采取对苏的一边倒政策给了蒙古以惨痛的教训;第二,蒙古国对中国的有着一个相当复杂的心态,蒙古对华戒心根深蒂固是影响中蒙关系的主要症结。 这种戒备的根源在于蒙古国是从中国国土上分离出去的,一直担心中国有一天收回蒙古,从而失去独立的国家地位。与庞大的中国相比,蒙古国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因此蒙古国内始终存在着一种排斥与中国拉近距离的心理。这种戒备心理导致蒙古容易与西方试图分裂中国抵制中国的势力相结合,做出一些中国所不希望看到的行为。 正是因为中大蒙小、蒙古国脱离自中国这两种事实,这使得无论中蒙关系处于如何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背景下,都不可能避免会存在一些杂音,对此我们要有深刻认识。 当然,在认识到中蒙关系发展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蒙关系的主流是不错的,尽管中蒙关系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但是两国关系的现状却是令我们乐观的,而且也会拥有着光明的前景。 对于蒙古来说,对于中国的戒备心再强,仍要考虑国际环境这一大势,在中国日益强大这一背景下,蒙古国要实现长远的国家发展,必然要在经济上进一步依靠中国,俄罗斯在短期内不可能在经济方面给予蒙古更大的帮助,美欧日韩等国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援助,但是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蒙古国只能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随着经济交往的进一步密切,双方的政治关系也会相应会得到更大的进展。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蒙关系的确也是呈现了一种可喜的局面,中蒙两国高层联系密切,保持了接触的连续性,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法律和政治性文件,这为长期、稳定地发展两国关系奠定了基础。中蒙双边经济往来进一步发展,虽然二十亿美元的贸易额对于中国来说只是一个很少数字,对于蒙古国说,中国却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最大的投资国,向中国出口货物成为其实现国家发展的最大动力,成为带动蒙古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中蒙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商品结构互补、自然资源互补、劳动力和技术互补,两国经贸发展前景广阔。目前中蒙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关系,中蒙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