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有多大?

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有多大?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有多大?

1.办学体制多元化问题。这一问题属于曲折前进型的问题,民办学校、改制学校、独立学院这几个关键词反映了办学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总体来看,办学体制改革从最初突破禁忌,允许民办学校的创办,到明确提出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办学体制多元化的主导思想是明确的。但具体实施层面上,却存在着摇摆现象。民办教育无法获得与公办教育同等待遇的问题仍然是束缚办学体制改革的根本问题。2.政府办教育的职责问题。政府办教育的职责在体制改革之初一度被弱化,其原因一方面是对教育的公益性与市场经济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政府的财力无法支撑教育的快速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财政投入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例还不到60%。进入新世纪.这种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财政投入支持教育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尤其在农村教育中.财政投入已经占农村教育经费的80%多。不过.在政府到底应该如何管理教育方面进展不大。1993年提出的“政府要转变职能,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这方面的改革进展不大。3.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将举办基础教育的责任归于地方。2005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依据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权与事权状况,实行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央开始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举办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主要由地方承担转变到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这样的调整,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责任上的分担主要还是以财权的分配为基础。目前,尽管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了分项目、按比例的分担方式,但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至更为深入的各级政府的关系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4.多元化筹资体制问题。从l985年开始初步提出多元化的筹资体制,应该说多元化筹资体制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最初提出多元化筹资体制的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许多制度也不规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多元化筹资体制实际上面临着许多政策上的障碍,需要在比较完善的市场体制下重新梳理相关政策,使多渠道筹资建立在更为坚实的基础之上。回顾30年的教育体制改革,既有成功的推进.也不乏无疾而终的尝试;既有对市场机制的热切追求,也有加强政府职责的艰苦努力。当前,理论界仍然有许多关于教育中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论述.试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的教育体制改革,最为关键的是要关注教育体制改革的实现机制。要充分认识到参与教育改革的利益相关者,都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要想成功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就必须为改革的参与者提供足够的激励.必须充分考虑到改革目标实现的约束条件。回顾以往的教育体制改革,往往是对应该如何做的理想探讨比较多,而对实现这些理想的约束条件研究比较少。结果就出现了非常有意义的理想目标无法落实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现实的约束条件使各个方面都从自身利益进行考虑、进行选择,最后共同造成了与理想目标相违的结果。因此,教育体制进一步改革,不仅要有价值追求,还要更多地关注实现价值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