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童道明先生去世后,为什么会说最懂契科夫的人“走了”?

童道明先生去世后,为什么会说最懂契科夫的人“走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访苏期间在莫斯科大学发表了“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著名演讲。当时,在大学礼堂里“既不靠前也不靠后”的座位上,坐着一个20岁的青年,聆听着“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一独特的青春祝福。这个青年的名字叫童道明。

童道明先生去世后,为什么会说最懂契科夫的人“走了”?

60年过去了,2019年6月27日早晨,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先生逝世,享年82岁。昔日的青年虽已随时光逝去,不过很多人都说他有一颗“年轻的心”,是个“苍老的年轻人”。

检索童道明先生的作品,他有着一种逆生长的创作力,80年代做研究、写评论,90年代开始写散文,2005年起正式投入戏剧创作,2012年又开始写诗,他身上有一种年轻,而这种年轻似乎也是契诃夫身上的气质。

童道明先生去世后,为什么会说最懂契科夫的人“走了”?

研究契诃夫

一劳永逸地决定日后职业

童道明的人生,始终伴随着一个亲切的身影——契诃夫。起点是他22岁那年,在莫斯科大学读三年级,写下学年论文《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从此,“契诃夫”“戏剧”成了他生命中的关键词。

童道明先生去世后,为什么会说最懂契科夫的人“走了”?

《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这篇学年论文是童道明先生研究的节点,童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讲过这个故事:“1959年我在莫斯科大学文学系读三年级,当时要写一篇题为《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的学年论文。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篇很难写的论文,但我还是迎难而上了。我们那一代留苏学生有一种纯真的情怀。能在外国人怀疑的目光下出色完成一项学业,看成是为祖国争了光。”童先生说,这篇论文的指导教师拉克申是他的第一恩师。拉克申的一句话让童先生的人生和戏剧与契诃夫连在一起:“‘童,我希望你今后不要放弃对于契诃夫和戏剧的兴趣。’我听了他的话。这让我一劳永逸地决定了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