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现将阅卷中的一点感受陈述如下,或许对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有点借鉴作用。 我批阅的第十一题的题干是: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观点。 这是阅读的第一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应该说从学生答题的角度来看难度应不大,但就是这样一条简单的题目学生的得分率不到50% 第一,对观点的阐述模棱两可。比如,“我们要不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小丑文化的泛滥是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等等。一篇议论文,它的观点必须是明确的,绝不可能存在“要不要”“是否”这样的字眼。 第二,答题不够精练,阐述前因后果。题干要求非常明确,即“概括”,而很多学生似乎都没有注意这个词,答题冗长。如“因为……所以我们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 第三,只讲现象,不讲观点。很多学生在回答本题时,只是罗列了文中提出的一些现象,而没有概括中作者的观点。如:“小沈阳……”,“当前文化中出现……的问题”,这只是作者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列举的现象,但不是作者的观点。 从学生的答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较差,这与我们平时的训练不无关系。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学生对原文的理解有困难,这是学生个人能力的问题,暂且不论;其二则是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方法。 概括中心论点是学生概括能力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主要是指分析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最后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把所要求的内容准确的确表达出来。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概括能力是指人们感知事物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分析、抽象、综合,将其本质属性归纳为概念的思维逻辑过程。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的过程。随着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广,概括能力就成为人人个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概括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要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文章的中心论点往往有几个分论点支撑,有些学生也常常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分论点,不见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学问与智慧》一文,作者从解说“学问”与“智慧”概念的不同入手,再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也离不开学问(分论点),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这样的观点。论点要求正确,鲜明,必须正确,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第二, ,要明确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或陈述, 有明显的倾向性, 在形式上论点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如《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第三,要把握论点的位置。议论文的主旨一般是指 文章的中心论点(某些杂感,随笔性质的议论文,看似没有中心论点,但作者的议论中心还是统一的,是可以通过分析,归纳得到一个核心观点的) 。它在文章中最常见的情况有:⒈在文章的标题, 开头, 结尾处。⒉文中没有直接体现中心论点的语句,但是, 通过将文中各部分的意思进行推敲,整理,找出集中议论的内容, 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比如,弗兰西斯·培根《论美》一文,作者论述了内在美、形体美、修养美,都是围绕美德来阐述的,而作者的观点是通过一个比喻(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来表现出来的,即美德最美。 具体训练方法:①想一想, 。②明确中心论点。看能否在文章中找到一句, 议论文的作者为了使自己的中心论点鲜明,十有八九要在文中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因此一般会有这样的原句。我们可以把它勾划下来。如果没有,那就得自己概括一下;如果你认为有,就把它勾划出来。 ③判断你找到的句子是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句。考证它的正确性:这个句子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不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是个短语或词组,因为短语或词组一般不能表述一个完整的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