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出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并在明朝的话本中多有出现。句中的“清”,非为“清朝”之“清”,而为“清廉”之“清”。在明朝时期均无史书记载有这个话,在清朝《儒林外史》八:“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却出现了这句话。
扩展资料: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对古代贪官的一种讥讽。其中这句话有多种解释。
1、一种解释是:初做官的人一开始是想做清官的,但清了三年之后由于受了官场腐败的同化,实在熬不住了,便开始大捞起来。
2、一边做“清”知府,一边捞银子,我看这种解释颇可取。这样干的人,也较多些。这类贪官白天做大报告,给下属发指示,或是在什么会上做长篇发言,以及到基层去表演“关心群众”,乃至给小学校、工厂、商店、部队题词,当然都是“反腐败”不离口,“讲廉洁”不离手。
3、十万两银子对于官场上的“初道”者来说,似乎使小贪官眼睛一亮,流一点口水。
4、仅仅当了“三年知府”,仅仅捞了“十万银子”,就露了馅,被“咔嚓”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