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有哪些常见病?如何预防?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常见病症及预防治疗方法
1、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同时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因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2、黑斑病。极为常见的观赏鱼疾病,一年四季皆会出现此病。
症状和病变:鱼体长出“黑斑点”,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同时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死亡。
治疗: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
3、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
症状: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幼鱼模拟海藻碎屑随水流漂动,受惊吓时会躲入沙中,夜晚潜沙而眠,属肉食性,以小型底栖动物为食,它们的嘴里上下都有一排牙齿,不仅能咬下粗硬的海藻,而且连多刺的海胆也不能幸免。鹦鹉鱼栖息在礁沙混合区,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水面下30-50厘米的深度中。
另有一种由美洲慈鲷雄红魔鬼鱼和紫红火口杂交培育成的淡水赏观鱼,因体色鲜红,又称为血鹦鹉。鹦鹉鱼或称鹦嘴鱼,鹦鹉鱼,学名洛神颈鳍鱼,隆头鱼科的属类,俗称有鹦哥鱼、鹦嘴鱼、红楔鲷等,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因其色彩艳丽,嘴型酷似鹦鹉嘴型而得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鹦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