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区别及参会人员范围

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区别及参会人员范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组织生活会:是党支部或党小组以交流思想,总结交流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组织活动制度。

党支部或党小组要按照会前组织学习、深入谈心谈话、广泛征求意见,会上认真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整改方向,会后列出整改措施、逐一整改落实的步骤,开好组织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应确定主题,一般每年第四季度召开,也可随时召开。

民主生活会: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召开的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活动制度。

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式。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大法宝 

参会人员范围:

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1次,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者延期召开的,应当报上级党组织同意。到会人数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领导班子遇到重要或者普遍性问题,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或者对突发事件处置失当,经纪律检查、巡视和审计发现重要问题,以及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等情况的,应当专门召开民主生活会,及时剖析整改。

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区别及参会人员范围

拓展资料:

建立民主生活会制度,总的目的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科学化,其核心是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建设。具体讲,着重解决三方面问题:

一是在党委会(党组)中,领导干部通过交心,沟通思想,开展诚恳、实事求是、与人为善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建设民主、和谐、具有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充满生机活力的领导集体。

二是领导干部在党的民主生活会上,交交心,通过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集中集体智慧,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防止和减少决策失误,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我国进入改革深水区,经济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的改革创新活力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更有效的监督。通过民主监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转变作风,预防和反对腐败,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廉洁政治。通过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有深远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民主生活会-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