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如果先搁置其他媒体舆论的宣传和评论,但就文本来看平淡无华但却有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那不是平静而是惨痛戳心。是过于冷峻平实后的惊悸。
几年前曾经和社团的朋友组织去看望工友,了解调查他们的真实生活。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处处可见却又宛若隐形人一样被大家所忽视。他们中有食堂的打饭师傅,有看门的大爷,有保洁阿姨,有修建花草和负责校园的绿化植树工人,也有其他负责维修后勤的工人。他们的人数也许有近千人甚至更多,但在无数学子老师的生活里他们更多是一种背景的陪衬。对于他们的生活我们太不了解。
那次和之后的调查确实令大家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同在一个校园里他们的居住条件简陋到难以说明的程度。繁重的劳动使得他们的业余生活显得单调乏味,可就是在如此嘈杂、昏暗、混乱的环境中,也还是萌发了文学诗歌的种子。给食堂洗菜的小伙子三十四五,家是新疆的,业余很喜欢写诗,他的诗说实话写的不错有些古体诗歌的意味,但生活所迫却早早出来打工,一直渴望能出版一部自己的诗集苦于没有时间,没有机会,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在生活里许许多多的范雨素怀揣着各种各样的理想奔走忙碌,他们也一样以自己的生活为脚注来诠释自己的作品。除了爱诗歌的,也有自学外语的小哥曾去外语系蹭课坚持做笔记听磁带,很难想象在简陋困难的生条件下就是凭借毅力撰写外文诗歌,这都是工友的力量,精神的追求虽然未必人人都有但确实存在并生长。
《我是范雨素》一文可贵之处就在于真实、毫无堆砌的质感,在于它是对这许多年社会现实的一个素描与照片。文字或许平凡但可贵的是现实主义的关怀和那种生生不息的理想,虽然极为昏暗惨淡,但确实写出了东西,坚持了下来。后来我们放了些纪录片和工友们看,有时也会看看他们,或许理解之同情,平等的对待比居高临下的俯视怜悯堕泪要好得多。范雨素是千千万万工友里一个普通的个体,哪怕是所谓的高雅的文学诗歌都从来不缺乏底层广大民众个体的参与。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最好的诗歌的韵脚,从周代的诗经国风,到战国楚辞,再到汉乐府,唐宋诗词的民间传诵创造,这些艺术形式文体裁从来不是士大夫的专利,因此也不需要奇怪。平视反思而非鸡汤怜悯就是最大的敬意与珍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