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隐姓埋名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隐姓埋名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隐姓埋名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文子·上德》说:"有隐行者,必有昭名。"认为能隐姓埋名、忍辱含垢之人,必成大功。

春秋时豫让为了暗杀赵襄子,便"变名姓为刑人";伍子胥出逃楚国偷渡边境昭关时,也隐姓埋名蒙混过关;战国智过的反间计不被智伯采用,便改姓辅氏,逃隐山中;宋代赵匡胤派往南唐的"小长老"和"江北名僧"等战略间谍,都是隐姓埋名,混迹于敌方,从而确保自身安全及便于从事间谍活动。

这种用间术还有一用:隐投。即投匿名信(或假名信)以密告、离间他人。三国时,曹操收到一封对他肆意诽谤辱骂的匿名信,盛怒之余也无计可施,后由谋士国渊设计才破了此案。唐代《刑律》也说:"隐投文牒,密告人罪,谓之投匿名书。"从间谍活动来看,匿名信并不仅限于"密告人罪",而有其更大的使用范围。它往往可以故意激怒、恐吓、离间敌方;也可以用此向敌方提供假情报,对敌方的心理、情绪、计划、行动等方面,造成混乱或延滞。由于匿名信本身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所以人们对它的真伪极难辨别,常常抱着"宁信有而不信无"的态度,这使隐姓埋名的投信者正好有隙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