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应对孩子提出的需求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父母面对孩子提出的需求,都是愿意尽快满足的,只有当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多,并且更多需求,开始从健康生活需求转向了自我享受和娱乐,我们父母的态度,才开始变得越来越严肃的。
也从此时起,一般父母对待孩子提出的需求,有四种比较不一样的典型方式,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
1完全拒绝
这类父母坚持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学习勤俭,养成自力更生的习惯,不能什么都是“想要就要”,一定要从小教会他们,“想要”的,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不努力,不劳而获的坏毛病是绝对不能惯出来的!
另外,为了避免孩子养成孩子不珍惜,爱浪费的习惯,所以对待孩子提出的需求,一般都是采取直接拒绝的态度,再指引孩子分析这个需求是否得当,或可以通过怎样的努力来得到自己想要的满足。
我有个很好的朋友,孩子在美国读研究生,所在的学校离市区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孩子去到学校之后,希望爸爸能给他买一辆车,这样他在美国的出行会方便一些。
我的这位朋友在经济上,是不存在任何为孩子买一辆车的困境的,但是他就是不愿意答应孩子的请求,很坚决地拒绝了孩子,理由是:“你已经二十出头了,大学都毕业了,应该要学会自己赚钱买车,怎么可以还靠爸爸妈妈呢?!”
孩子再做继续争取,他就开始给孩子将传统文化教育中提到的大量故事——比如谁家富豪的孩子,就是在逼着自己的孩子过穷人的生活,所以后来成就了;比如又谁家富贵的孩子,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战胜困境,靠自己的努力和坚强,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等。
他孩子没有再说什么了,放弃了。直到有一天,我与他孩子聊天,听他说起这事时,孩子很难过,很不解,他说他实在不能理解他父亲的那些教育。因为,他说自己从小就是听爸爸妈妈的话,专心学习,学业也很好,那时自己提出任何要求来,都是可以用好成绩,好排名换的。
当时自己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准去做,父母就是一味怕自己耽误学习,担心我骄傲,丢了第一名的位置。
孩子说:“在自己读中学的时候,酷爱打篮球,就这样每次出去与同学一起玩球,都被逼承诺一定不能把成绩落下,必须保持第一,否则后果真的很严重。
“而如今,就因为自己长大了吗?突然说要我自己的去赚钱,为什么?再说了,我要买车也不是为了自己享受呀,是为了能更方便与导师沟通,可以争取跟进导师的项目学习,如果我有车,那机会就多很多呀!
“我们老师住在城里,项目在另外的几个地方的企业里,总不能让老师开车来学校接我,然后再去做项目吧?在学校,谁有车,谁的机会就多呀,这很难想象吗?……”
他最后说,他已经不想读书了,虽然自己正在读着世界排名前20的著名大学,在读者著名的专业,但他很难受,他突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了。他决定放弃,因为,他突然觉得自己的父母一直在骗自己,要自己读书不过是为了他们的面子,而如今,他说他终于醒悟过来了——
只会读书,是没有什么用的,那是父母的骗局;
为了读书,把自己什么爱好都放弃,那就是傻子!
一定要从小学会赚钱,否则读书再好,也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什么学习好就给奖励,那都是骗局的一部分!
财务自由才是硬道理!
真的很可惜,他没有完成最后的学业,直到如今也是心怀怨气,不与家人沟通,决定靠自己一个人打拼去过自己的生活。就连我给他帮助,他都拒绝,他说他要彻底与父母分清界线,否则,他一生都不能抬头做人,都不会光彩。
他说:“我必须拒绝父母及他们所有朋友的帮助,只是为了自己有尊严地活着。我的尊严也只能在无家可归的孤独中存在,这是我必须接受的命运。”
我为这孩子难过,更为他的父母难过。我还在努力地想办法,希望能化解这亲子深怨的误会。
2完全满足
与第一种类型的父母完全相反,这类父母始终认为孩子还小,不忍心拒绝,再加上担心自己的拒绝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或不愉快的记忆,所以,他们一旦得知孩子有需求,一般都会很快答应和满足。
这就是典型的“要什么,给什么”的父母,他们甚至还有这样的理由:
反正孩子长大后,这些也都是他的东西,早给晚给不都一样的;
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懂事,懂得如何辨别对错的了,完全不必这么早就让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孩子获得的生命经验就是:只要向父母说出自己的需求,什么都可以搞定!如果父母不能满足自己,那简直就是个笑话——那怎么可能呢?!
早早看到孩子一身名牌,而父母非常朴素装束的,基本都是在这样的家庭里教育出来的孩子,这与家庭经济条件无关,而与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提出的需求有关。
完全满足孩子的几乎所有需求,其实是用我们的爱(物质满足)隔离了孩子与社会交往的路径,使得孩子不太能理解他人的需求,也难以适应环境的改变,对于孩子来说,能满足他一切的父母,就是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