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周围炎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跟腱周围炎主要指跟腱周围的脂肪组织、腱膜和跟腱下滑囊,因受到外伤和劳损而引起的急慢性无菌性炎症。多见于青壮年人。外敷中医膏药调理是可以的。【解剖生理】跟腱是人体中最长和最强大的肌腱,长约15cm,起始于小腿中部,由小腿三头肌(腓肠肌与比目鱼肌)肌腱合并而成,形成片状止于跟骨结节。其作用是在胫神经的支配下屈小腿,提跟骨,使足跖屈,是行走和弹跳的主要肌腱。跟腱周围有内外二个鞘,外鞘由小腿的深筋膜形成,内鞘则直接贴附于跟骨上,其结构很像滑膜。当踝关节屈伸时,跟腱在内、外鞘之间互相滑动摩擦而发生运动。若跟腱过度活动,或长期慢性劳损,可引起跟腱周围的无菌性炎症导致本病。【病因病机】(一)急性损伤:由于挤压、撞击或弹跳、跑步等用力过猛,使跟腱受到突然的牵拉或扭伤,跟腱及其周围出现充血、水肿等炎性改变。(二)慢性损伤:由于长途跑步或行走,使跟腱和周围组织反复多次地摩擦而形成慢性炎症。急慢性损伤均可引起肌腱的变性、肌腱周围组织充血、渗出、增生、粘连而发生本病。[临床表现]患者在用力踏跳时跟腱周围疼痛,严重者走路时亦可疼痛,跟腱周围变粗,呈梭形变,局部有压痛,在踝关节伸屈时跟腱周围可触及捻发音。【检查】(一)小腿三头肌抗阻力试验阳性:即将患足踝关节背伸后加阻力于患足前掌,并让患者足跖屈,跟腱部位发生疼痛,即为小腿三头肌抗阻力试验阳性。(二)跟腱韧性减低,挤捏时缺乏弹性,局部增粗或呈梭形。(三)压痛部位表浅,特别在捻动跟腱或跟腱止点处时疼痛明显。(四)X线片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可做出诊断。【鉴别诊断】闭合性跟腱断裂:跟腱断裂多发生于青年人,尤其是肌肉发达的运动员、舞蹈演员,一般发生在骤然运动或劳动时,因足用力跖屈所致。可见跟腱部位骤然疼痛,并有跟腱部位突然受到沉重打击的感觉,此后走路时足跖屈无力。检查时可在跟腱止点上3cm左右有压痛,断裂处可摸到凹陷,足跖屈功能丧失,伤腿独立时不能抬起足跟。【治疗方法】1、使用支撑垫:支撑垫可以抬高脚踝,以减少对跟腱的拉伸。医生还可能让在夜间睡眠时使用夹板,以保持跟腱固定。2、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跟腱周围炎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标治本。可使用中医膏药贴于足跟肌表可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可安全、经济、快速解除病痛。3、手术治疗:外服药物往往能够使跟腱炎在几周时间内得到痊愈和自我修复。如果这些治有效果不明显,可能需要做手术来切除跟腱周围的炎症组织。但是,这往往是最后一种手段。4、服用止痛药:严重疼痛患者,可服用止痛药,但因为止痛药治标不治本,所以一般不提倡使用。5、穴位指压法:按压穴位治疗跟腱腱围炎,能取得很好的疗效。首选穴位有承山、昆仑、仆参、申脉、太溪。首先以拇指指腹按压承山,力度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垂直按压,持续约10秒钟,然后逐渐放松,反复3--5遍,再依次对其余穴位作指压治疗,以达到舒筋络、活气血、止疼痛的目的。【手法按摩】(一)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二)取穴及部位:昆仑、照海、仆参、丘墟穴,跟腱周围。(三)主要手法:揉、点按、捋顺、侧击、摇、擦法等。(四)操作方法1.准备手法:患者俯卧位,脚踝部垫枕,医者施揉法自小腿向下揉至跟腱,往返3~5次。2.治疗手法:患者俯卧屈膝90°,医者缓慢摇转踝关节3~5 遍,然后作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反复5次;用拇、食二指沿跟腱周围用捋顺法,往返10次;将患侧膝、踝关节各屈曲90°,医生用一手按于用足前掌部,使跟腱处于紧张状态,另一手则用小鱼际在跟腱附着处用侧击法击之,约15次。3.结束手法:最后,在跟腱及其周围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注意事项】(一)患者在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做踝关节的运动,如严重者可用石膏托将患肢踝关节固定在跖屈位2~3周。(二)急性期后则可逐渐进行足的跖屈背伸活动,预防粘连,但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再次损伤。【按语】跟腱周围炎早期推拿效果满意,推拿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修复创伤组织。在后期可松解粘连。在推拿治疗的同时,应让患者适当休息,有利于提高疗效。